当前位置:最新笔趣阁 > 都市 > 有没有可能,逆都市才能打开修炼 > 第十八章 拳中有势,一拳开天
加入收藏 错误举报
换源:

有没有可能,逆都市才能打开修炼 第十八章 拳中有势,一拳开天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    太极除了自保之外,本质上更注重养生。

八极则是实战,技击。

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概念,才有了一些印象。

比如太极拳重意不重力,八极拳要稳准狠等。

这些也都是练的时候要注意的点。

于是,每一招中中每一式的目的也就明确了起来。

力之所向——势。

如果我们将舞台上传武表演某个动作静止瞬间拍下来。

比如少林的“黑虎掏心”。

就会发现,这个招式其实很简单很简单。

普通人也能做。

就普通人练上几遍,做这么一个动作。

原地看,打出来都虎虎生风。

可同样拍照一对比,就会发现,两者天差地别。

不论普通人怎么做,总感觉像是业余的,不干练。

和舞台上的比,缺少了什么。

动作一样标准,体魄甚至更加魁梧,可就是给人感觉“软”。

不够精神,少了某种神韵。

这神韵,就是式的精髓——势。

什么是“势”?

关于“势”的成语有很多。

大势所趋,势如破竹,装腔作势,声势浩大,审时度势……

所有成语,或者说四字词语里的“势”,都是一个意思。

古人常用一个字,来表达一个意思。

今人更喜欢用一个词组,来表达一个意思。

势,就是趋势。

物理之中也有个词叫“势能”。

我们看曲线图时,把握住某种规律,但又说不清。

于是会说“感觉趋势正往上走”。

虽然这是病句。

势,就是力要行进却还未达的轨迹。

比如“黑虎掏心”。

人家之所以练得好,是因为真的在想象出“我为黑虎已掏心”的画面。

他们不认为是表演,而认为是真的,所以打出的力量就是“掏心之力”。

外行人看热闹,看得精彩,也只会说“打得真认真、真精神”。

因为不理解,也只能用认真、精神之类的词汇来形容。

似乎,也没错。

正因为沉浸其中,所以才显得专注,这就是认真。

正因为展现出了趋势,那是一种内在神韵的外在表达,于是显得“精神”。

解构消化完“何为式”,接着便能理解其他的了。

如“马步直拳式”。

马步,就是扎马步。

古代有马镫之后,骑兵作战并非是坐在马背上的。

力从脚起,脚为大地根。

坐着发力时,发力点就是腰胯和屁股,其实力量不够。

他们通常得双脚扎在马镫上站着,在马匹冲锋与颠簸中扎稳如山。

由此再配合大枪,弯刀,才能马战有力。

马奔跑时,有起伏。

马的力量比人大。

当马起时,蹬脚扭腰发力,爆发会更强。

当马伏时,应当收力作闪躲。

再后来,没了马,在陆地上步战。

人们就发现,步战时身体也要起起伏伏。

比如擎着枪发力朝前扎时,腿蹬腰胯扭,膀子抖着朝前戳。

这便借了地面扎实的力量把自己往前送。

所以,马步固然要稳,却断无死扎不动的道理。

想象脚下有一匹奔跑的马,起起伏伏。

直拳就是笔直挥出一拳。

这个没什么好说的,也几乎是所有拳的基础。

最没有力量和技巧的拳。

真正只要有手都会。

但是马步配合直拳,这不就像是骑马扎枪么?

骑马扎枪的瞬间,是看到敌人在前。

瞄准心脏或咽喉之类的致命处,一刹戳出。

枪出如龙,寒芒先到。

用力一击,又快又稳又准又狠,毙命后快速后抽。

尽管眼下没有敌人,没有马,没有枪。

可练的时候要观想,要吐纳。

这样练出的马步直拳,才像是夺命的纵马飞骑扎枪!

这么一来,整个“马步直拳式”便已被解析透彻了。

剩下的六式,也逐一破解,轻轻松松。

只是这么一来,谢烬练起来就很难很难。

每一式,动作不同,吐纳不同也就算了,观想和拳势还完全不同。

一个一个单独练,不是问题。

串在一起练一套,先不说动作衔接,吐纳变化。

光是观想和拳势变换,天差地别。

行修七式,每一式都是完全不同的观想和拳势。

这种情况下,就只能采用以前上学做广播体操的方法了。

首先一式一式地练。

等每一式滚瓜烂熟后,再连起来做。

全身心贯注之下,谢烬有把我一天会一式。

今天暂时先把推膛炮式给练好。

练完便回去打开“蒋适之app”写日记。

写完,看了看评论,果然又有人发消息了。

“是瓶颈吧?你怎么突破的?”

“我最近也遇到瓶颈了,好难啊。”

“没用的,你看L主这节食锻炼谁受得了?”

竟然是三个不同的人评论了。

L主是对用“蒋适之app”创造日记者的称呼。

鲜花一下子增加到了十,浏览量也增加到了三十。

这让他有点小欣喜。

……

$(".noveContent").last().addClass("halfHidden");setTimeout(function(){$(".tips").last().before("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,接着读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