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最新笔趣阁 > 历史 > 五代十国演义 > 第八回:目连救母放恶鬼,黄巢落榜恨朽唐
加入收藏 错误举报
换源:

五代十国演义 第八回:目连救母放恶鬼,黄巢落榜恨朽唐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    黄巢,一个将大唐王朝掀得四脚朝天的人物,一定要扒一下他的前生今世。这就引来了一个民间故事——目连救母。

传说当年在南京莫陵,有一家有钱人,多少有钱人,为富不仁,但他恰恰相反。急穷人之所急,想穷人之所想。为穷人,冬舍棉,夏舍扇,春夏秋冬都舍饭。接济穷人的粥棚子,常年不关。夫人刘青提,更是吃斋念佛从不间断。天生胎里素,吃荤杀生的事情从不干。看见和尚老道,主动布施,从不怠慢。这样一个好人,老天确实不长眼。她只一个简单心愿,就是无法实现。只想要个孩子,延续香火,给家里带来希望,带来灿烂。

可是眼看一年一岁人奔老,就是不见孩子一根毛。盼星星,盼月亮,只想闻闻孩子的屎尿香。刘夫人自己也琢磨:这到底怎么回事呢?好事做了一辈子,为什么就是没孩子?敬佛敬圣敬仙子,从不吝啬金银子。一生吃素忌嘴子,从不杀生动刀子。待亲待长,我掏出心窝子;对晚对幼,我爱如眼珠子。从不端富人的臭架子,童叟无欺哪怕是叫化子。不求富贵劳什子,只求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日子。

这一天,家里的小丫环对刘夫人说:“老夫人,狮子山娘娘庙求子灵验,夫人何不去试一试?”

第二天,刘夫人一家人满怀希望,清晨出发。到了地方,朝着神像祷告许愿:“娘娘在上,赐我个宝贝儿子吧,娘娘佑我,定给娘娘重塑金身。”

你别说还真灵,没过多久真怀上了。十月怀胎,一朝分娩,生了个大胖小子,取名目连。目连出生那天,天上彩霞萦绕,异香扑鼻。刘夫人拿出重金,派人到娘娘庙里还了愿。

目连从小就和他妈妈一样心地善良,等到目连长到十几岁了。有一个蜈蚣精,发现刘夫人是一位八世善人,已经修成八瓣莲花心,如果能得到她的心,我可少走八辈子弯路。

他幻化成一个道士,来到门前,正瞧见刘夫人,眼放寒光,走上前去对刘夫人说:“你这孩子是庙里求来的吧,命薄福浅,怕是活不到过年了。”

刘夫人一听,如五雷轰顶,头两年老头没了,就剩下儿子相依为命,这可怎么办?

蜈蚣精哈哈一笑说:“没事没事,你自幼行善,本该儿孙满堂,世事造化又岂在人为?都是因为你的心跟常人不同。”

刘夫人一听吓傻了,赶紧追问,蜈蚣精说:“这世上有两个人的心与众不同,一个是比干的七巧玲珑心,一个是你的心。”

说话一指刘夫人说:“你这是八瓣莲花心,你前八世都是善人,再过一世,便可变成九瓣莲宝心,你便可登地仙之位。只要你把心给我,我就能救你儿子。”

刘夫人早被吓傻了,赶紧点头同意:“好好好,只要能救我儿子,要什么我都给你。”

这就是母爱!伟大的母爱!惊天地、泣鬼神的母爱!抚我畜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的伟大而圣洁的母爱!正如蒋士铨诗:

爱子心无尽,归家喜及辰。

寒衣针线密,家信墨痕新。

为了孩子心也挖,宁愿当个大傻瓜。心挖走了心不空,满满装着是牵挂。

蜈蚣精施展法术,拿走了刘夫人的心,随手给刘夫人换上了一个颗狗心。换心之后的刘夫人跟换了一个人似的,饮酒开荤,打僧骂道,欺老辱少,无恶不作。事情传到阎王爷那里,阎王爷就派鬼差抓来了刘夫人,打入地狱,历经刀山油锅,锯手断脚,剥皮削骨等等酷刑,最后将她打入十八层地狱,受尽万般磨难。

目连是个孝子,梦里得知母亲正在地狱受苦,咬牙发誓:我要寻遍仙山,救我娘。离开家乡,路遇地藏王菩萨,地藏王菩萨见目连孝心忠厚就收为徒弟。跟随地藏王菩萨修法多年后,向菩萨请示:“师傅在上,目连恳请师傅,允许我去地狱救母。母亲受难,儿心不安!”

菩萨见目连如今学法有成,便准他出山救母。

目连下到地狱,请求阎王爷放了母亲。阎王爷说什么也不同意,目连出血,阎王王也无动于衷,目连大怒:“我妈妈是被陷害的!做坏事,不是我妈妈的本心,该惩罚的是害我妈妈的罪魁祸首蜈蚣精!恶人不惩,善人受难,什么善恶颠倒的世道!什么不分好歹的阎王!妈妈爱难,儿子有罪!”

怒发冲冠,吼阎王,潇潇泪不歇。抬望眼,仰头长嘨,壮怀激烈。十几岁生命尘与土,十八地狱屎与屁!满腔的怨气、怒气、忿气、锐气、疠气、痞气,多气聚集,让他气竭声嘶,气势汹汹,气吞山河,气冲斗牛。用手中的九环禅杖,怒砸地狱之门。一杖下去,地狱之门被他打得粉碎,救出了母亲。目连抱着母亲,就冲出地狱。让母亲重见阳光,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母子重逢的欣喜,绝不亚于金榜题名: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
正如李益诗:

十年离乱后,长大一相逢。

问姓惊初见,称名忆旧容。

别来沧海事,语罢暮天种。

明日巴陵道,秋山又几重。

可这一砸,就捅了个大漏子。地狱门被砸开,八百万恶鬼趁机跑出地狱,瞬间跑得无影无踪。估计有鬼还在唱:解放区的天,是明朗的天。

此时人间正值大唐时代,八百万恶鬼到了人间化作酷吏、唐兵,祸国殃民,天下大乱。目连惹下大祸,无法收拾,阎王找到了目连的师父地藏王菩萨。地藏菩萨曾发誓: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如今地狱空了,他更不敢成佛,因为这是他弟子闯的祸。

地藏王菩萨就立即派目连转世人间,去收回八百万恶鬼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自己犯案自己破。目连也勇于承担,说:“师父当年曾说,我不下地狱,谁下地狱!弟子今天说,我不抓恶鬼,谁抓恶鬼!”

地藏王菩萨对自己的弟子关怀备至,他还请求佛祖和玉帝派华光祖师做目连的护佑神灵,还派出自己的坐骑谛听,去协助华光祖师。

话说唐宣宗时,山东曹州府冤句县(今山东荷泽),有一户姓黄的人家,黄正、黄源父子以贩盐为生。黄源的夫人田氏生了一个模样怪异的小男孩子。家中排行老六,人称“小六子”。这个小孩身长二尺,面似喋血,一脸金钱癣,眉横一字,牙排二齿,还有三个鼻孔,左臂生肉滕蛇一条,右臂生肉球一个,背上有八卦,胸前有七星,要多丑有多丑。黄源一见,大惊:“这莫非是妖怪!”

提着儿子,就把他丢到树林里。等到黄源夫人得知,哭着闹着要孩子,黄源才去树林找他。

黄源走到树林,丢在地上的儿子不见了。只见一群大鸟把他的孩子抬到了树上的鸟巢中,还拿虫子去喂他。这一下,黄源差点惊掉下巴。这孩子,有鸟喂,他日必定有作为。鸟喂人,说不定将来还能腾飞。

父亲爬到树上,把孩子抱了下来。因为是从鸟巢中抱下来的,所以取名黄巢,字举天。

黄巢出生的这段经历,很像周朝的始祖弃。帝喾的老婆姜源,在路边,踩上一个巨人的脚印,就怀孕了。只听人说,路边的野花不要采,谁知道,路边的脚印也不能踩。这孩子生下后,因为是踩脚印怀上的,姜源害怕了,便将这个小孩抛弃。抛了多次,又神奇般地回到她的身边。于是取名弃,大名后稷。后稷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农耕始祖,五谷之神,也是中国历史最长朝代周朝的始祖。

巧合的是,黄巢的父亲与后稷的母亲还同名。

黄巢,家庭出身盐贩子。盐贩子,按大唐的定义,就是挖我天朝墙脚,破坏经济秩序,唐朝政府称他们为盗。古代政府,盐,一是垄断,二是高税,大唐税收,盐占一半。大唐政府一半公职人员都在缉办盐贩子,大唐缉拿私盐的巡捕遍于州县,抓住了有提成,抓住贩一斗的,能赏千钱。抓到盐贩子怎么处理?最轻时贩盐一担就是死刑,最重时,贩盐超过一斤一两就是死刑。盐贩子就是行走在富裕与死亡之间,他们的生活就是在走钢丝,就是在刀上添血。为了不被捉拿,个个都是练家子,打得凶,跑得快。所以盐贩子时常在与政府军打游击,好像在与事后作战作预演,演练出了丰富的作战经验。

黄家赚了大钱,就考虑盐盆洗手,按现在的江湖行话叫洗白。功名就是淡水,科举就是洗手池,希望寄托在黄巢身上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黄巢从幼儿开始接受早教。

黄巢五岁那年,父亲和祖父在一起喝酒。山东,既是文哲祖庭,又是豪侠之乡。山东人的酒量,便是他们的名片。正如网上诗:

青岛不倒我不倒,雪花不飘我不飘。

不要问我的酒量,手指大海方向。

但愿海水变成酒,浪来一口喝一口。

风过山东带酒香,人过山东醉一场。

黄家人虽是盐贩子,玩得很高雅,黄正、黄源父子俩一边喝酒,还一边吟诗作对。今日以“菊花”为题,爷爷黄正吟了两句,就卡壳了,在一边玩耍的黄巢脱口而出:“堪于百花为总首,自然天赐赫黄衣。”

父亲一惊,大胆,赫黄衣,那是龙袍。为压制他的胆大妄为,口无遮拦,伸手就要打。爷爷立马拉住:“我孙子做诗,只是不知轻重,罚我孙子重做一首。”

黄巢随口又占出一首更为狂妄的《题菊花》:

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

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
他年我若为青帝!胆大吧!王者之风,霸者之气。五岁小孩,如此狂妄,超出想象。分明踏天磨刀,银河击浪。小小黄巢,傲视群雄,挥剑划破苍穹。有朝一日龙得水,我要长江水逆流。天上地下,唯我独尊。阴阳三界,我令如山。逆天改命,我的习惯。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明月。

黄巢此诗,传遍九州,神童之名,不胫而走。才高八斗斗斗冒尖,学富五车车车超载,读过他诗的人都这么说。黄巢足可自吹,自童年起,我便独自一人,照看历代星辰。落笔已吞云梦客,舒纸吟啸万里风。

黄巢此诗的霸道,与当年武则天的《催花诗》有得一拼:

明朝游上苑,火速报春知。

花须连夜发,莫待晓风催。

全家寄厚望于学而优则仕,幼念“人之初”,学成做尚书。为了考取功名,头悬梁,锥刺股,闻鸡起读,这些老招数,他都用过。之乎者也虽是枯燥,成功之路不就是枯燥组成的么?兴酣落笔摇五岳,诗成笑傲凌沧州。

黄巢有当官的理想,也有当官的潜质。进士文凭是当官的敲门砖,没有这块砖,门都没有,除非你是官二代,但黄巢只是贩二代,唯有科考这一独木桥。金榜题名,前途光明。试卷那张纸,画的就是你未来的样子。

不知道他到底是因为书读错了,考的是《论语》,读的是《庄子》。还是他只长才气,不长运气。反正他次次高考,次次都是名落孙山的“优异成绩”。好像他的科考不是写作文,还是判断题,全答对,也不会满分。读万卷书,考不上,竹篮打水一场空。就像养了一万头猪,卖不出,急得人猪一起哭。就像女人怀胎十月,结果胎死腹中。虽有数斗玉,不如一盘粟。兰生谷底人不锄,云在高山空卷舒。

封建科举,多少人两手空空,心事重重;多少人吊死在科举这棵树上,魂断他乡;多少人从科举这座独桥上摔下,尸首难找。多少人死前登科,如流星一闪,也算一场风光。正如宋朝诗人詹义感慨:

读尽诗书五六担,老来方得一青衫。

佳人问我年多少,五十年前二十三。

不知道是黄巢第几次赶考,但从后面往前数就是第一次,这次考前,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,势在必得。立锥莫笑无余地,万里江山笔下生。你们知不知道,我自狂挥三百首,不识人间有风流。科考啊,思君若汶水,浩荡寄南征。他发誓:这次考试,成者为官,败则为寇。

黄榜发放,看了三遍都没有他的名字。原以为现在应该不是最坏的年代,至少,这还是一个可以做梦的年代,有梦可做,就不能说是最坏的不是。这不光是他的梦,还是他家族的梦,可如今,多少年的美梦稀碎一地。唐末的科举,真个是,考试如筛谷,秕谷在上面。

唐朝的科举,英雄的坟。时间也是一个大坏蛋,一眨眼就偷走了我的青春年华。

科举考不上,除非烤地瓜,想烤羊肉串,都没本钱。科考夺走了他的青春和激情,夺走了他的忠心和抱负。增加了他的怨恨和仇视,增加了他的傲气和倔强。心中怨恨,已经满满。

黄巢的怨气还在不断发酵,他听说考场舞弊,已是公开的秘密,考生名次,不是钱买,就是关系。唐末考场暗无天日,不看文章好与劣,功夫在场外,管你谁谁谁。考试分数,你以为打的是才气和笔力,可现实打的是关系、金钱和门弟。每场科考,还未开考,前面几十名,就已经“提前批”录取。正如现代人说,学好了数理化,不如有个好爸爸。你一辈子的奋斗目标是罗马,可人家就出生在罗马。你千辛万苦爬上山顶,人家早在山顶等你多时了。

就连有小李白之称的李商隐,第一次科考前,诗名已经誉满天下。考到第五次,走宰相令狐楚的后门,才中进士。吴越才子罗隐,皇上都认为他应该是状元,结果考了十次,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钉子户。结果万丈光芒也斗不过黑暗,灰头土脸逃离长安,人送外号“十上不第”。

韩愈考了四次,白居易考了二十七次。花间派代表诗人、宋词婉约派的鼻祖温庭筠,因得罪宰相令狐绹,逢考必败,无一例外,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。他故意在考场上将自己的文章传给别人,帮别人舞弊,给别人当枪手,先后有几十人因他的文章而金榜题名。唐末的考场就是这么滑稽,这么幽默。如此黑暗,谁来整顿秩序???

落榜后的黄巢,到底会做出何等举动?

下回告诉你。

$(".noveContent").last().addClass("halfHidden");setTimeout(function(){$(".tips").last().before("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,接着读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